学术动态

2138cn太阳集团古天乐第120期:布列松电影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思想

作者:    来源:学科办    时间:2023-06-12   阅读次数:

   2023年6月9日下午,应我校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点邀请,《俄罗斯文艺》副主编、北京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东老师为2138cn太阳集团古天乐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布列松电影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思想”的讲座。本次讲座由侯朝阳副教授主持,多位老师、研究生及本科生同学参与了本次讲座。

围绕布列松导演如何在陀氏思想的启蒙下进行电影改编这一问题,张晓东老师分别从20世纪的电影改编、布列松的电影思想、布列松电影与陀氏作品的对照解读这三个方面,为大家进行全面讲解。

在谈到电影改编问题时,张老师认为,与19世纪文学这一媒介形式的盛行不同,电影在20世纪充当了思想的载体,影像产生的力量与文字产生的力量差别很大,一些完成度很高的一流文学作品反而很难以视听语言来表现。基于此,布列松成功用影像语言表达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在20世纪显得弥足珍贵。

承接上述问题,张老师指出,陀氏作品不仅在现代性的认识和预警上引起了布列松导演的共鸣,并且也启发了导演从艺术内部对其进行诗学层面的考量。张老师强调布列松的电影以简约为特色,他反对戏剧化的电影,这一观念使得他面对陀氏小说中情节的戏剧化时,往往采取一种“减法”的方式改编原著,比如他特别善于表现人的身体,如头、手、肩膀等局部部位。同时,布列松参照了复调小说、狂欢化的手法,来对陀氏原著做出自己的改编。

  之后,张晓东老师以《扒手》《钱》《巴尔塔扎尔的遭遇》等电影为例,分析了布列松对陀氏作品的思想的回应。如在谈及《扒手》时,张老师抛出一个关键问题:为何把偷窃拍摄成一种艺术?张老师提示大家,电影中主人公将盗窃视作凌驾于他人之上的“诗意”行为,恰与《罪与罚》中拉斯柯尔尼科夫通过犯罪来达到更高“历史使命”的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同时,布列松在电影中,很容易发现人物、情节上与陀氏小说的对位。譬如,《扒手》中的盗贼米歇尔的朋友就是以《罪与罚》中的斯维德利盖洛夫为原型,而《巴尔塔扎尔的遭遇》里“少女与驴”这一情节也恰似《白痴》中梅诗金讲述的与玛丽有关的故事。最后,张老师对汇报做了简要的总结,将布列松称之为在电影媒介内与陀思妥耶夫斯基进行精神交流的对话者。

在张晓东老师分享完自己的讲座后,在场的同学、老师积极与张老师提问交流。张老师也分别对电影改编是否应忠于原著、电影人与商业化问题、《温顺的女性》中女性形象、布列松的电影艺术中宗教、哲学成分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侯朝阳副教授最后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他肯定了张老师讲座中对陀思妥耶夫斯基思想的剖析,赞扬了布列松电影中展现的陀氏思想的深度与高度。本次讲座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圆满落幕。

  • 联系方式

  • 地址: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北校区1号楼2138cn太阳集团古天乐
  • 联系电话:0577-86680856
  • 研究生招生电话:0577-86680841
  • 邮箱地址:rwxy@wzu.edu.cn
  • 人才邮箱:rwxyrc@wzu.edu.cn
  • 意见及建议电话:0577-86680852
  • 意见及建议邮箱:00062002@wzu.edu.cn
  •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2138cn太阳集团古天乐微信公众号

2138cn太阳集团古天乐(中国)有限公司-Baidu Website Entry 版权所有 © 2017 技术支持:捷点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