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瓯名镇,南曲从来皆有戏;永嘉故郡,山水由此写为诗。2138cn太阳集团古天乐的历史文脉可以追溯到孙诒让先生1906年创建的温州师范学堂。王季思、周予同、戴家祥、王西彦、蒋礼鸿、徐朔方等曾在此执教,先后培养了夏承焘、陈竺同、夏鼐、苏渊雷、朱维之等优秀学者,为学院奠定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学院坚持开放办学,以兼容并蓄的胸怀热诚欢迎海内外各类优秀人才加盟,逐步形成了梯队合理、各有所长的人才矩阵。教职工121人,其中专任教师101人,专任教师中具有正高职称者37人、副高职称者28人,具有博士学位者80人,占专任比例80%。文科资深教授4人,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1人,“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省“151人才工程”人选、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各类人才20余人。文科资深教授马大康、俞为民、王小盾、王建华在文学理论前沿问题、传统戏曲、域外汉文献、政务语言等研究领域居全国顶尖水平。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90人,其中本科生1168人、研究生422人。开设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广告学三个本科专业,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点、课程与教学论(语文、历史方向)学术型硕士点、学科教学(语文、历史方向)、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点,另有新闻与传播、学科教学(历史方向)非全日制专业硕士点。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为浙江省“十三五”一流学科(A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已完成师范类第二级专业认证专家进校考查。历史学专业入选浙江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广告学为浙江省特色专业。
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听、说、读、写、行” 以文化人,着力培养富有深厚人文情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累计培养毕业生12000余人,广泛活跃于社会各领域。获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十三五”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3项、省级一流课程7门,省级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项、浙江省高校“十三五”新形态教材建设项目2项。同时,获批省级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省级教学改革项目、省本科高校“互联网+教学”优秀案例等。学生近三年获全国互联网金奖、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挑战杯等学科竞赛类国家级奖项79项,省级奖项30项。
学院坚持“顶天立地”,积极打造文科高地,服务地方社会文化发展。获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A类)浙江传统戏曲研究与传承中心、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浙江省高校创新团队等省级平台、基地。获批温州市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温州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温州中国南戏艺术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山水诗研究中心等市级平台、基地。设有中国及周边俗文学研究中心、中国南戏研究中心、文艺学研究中心、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社会学民俗学研究所、口述历史研究所、历史语言研究所、网络文创研究院、文化产业研究所、欧美历史文化研究所等校内研究机构。同时建有国内先进的广告与文化创意实验室。学院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三等奖6项、青年成果奖1项;省级社科优秀成果奖43项,其中一等奖7项;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1项;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中国语文》《历史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等重要刊物发表论文120余篇。学院主动融入区域发展,就温州学、永嘉学派、瓯江山水诗路文化带建设规划、文化发展规划、温州地名规划等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近五年获横向课题七十余项。
学院加强党的领导,推进院系两级治理,提升党建引领事业发展水平。学院党委下设15个师生党支部。以“星火薪传”党员志愿服务中心为载体,形成国学传播社、国情党史宣讲团、学业就业帮扶队、视听交流社4个党建品牌项目,“‘四史’青年说”为 2021年学校党建特色品牌培育项目。2019级创意中文专业武元方同学参加央视《全国大学生党史知识竞答大会》节目现场录制(浙江省高校仅2人)。2015级汉语言文学2班团支部荣获2016年“全国活力团支部” ,院团委荣获2011年“温州市五四红旗团委”。拥有百年语文、校园话剧节、瑞杰(白晖华)文学奖和“创意飞扬”广告艺术节等4个校园文化品牌。
回首来时路,瞻望未来梦。学院将始终秉持“立足瓯越、融合中西,传承人文精神”办学理念,持续推进“一流人才、一流学科、一流专业、一流基地、一流环境、一流治理”建设,力争实现中国语言文学博士点突破,助力学校早日进入全国一流高校行列!
2024年1月更新
2138cn太阳集团古天乐(中国)有限公司-Baidu Website Entry 版权所有 © 2017 技术支持:捷点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