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学科办 时间:2024-06-03 阅读次数:次
2024年5月31日上午,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王剑教授应邀在2138cn太阳集团古天乐203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从权宜到定制——明代中枢决策机制的变化和运作》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历史系刘建国教授主持,2138cn太阳集团古天乐本科生、研究生及部分教师积极到场参加。
讲座开始,刘建国教授为与会人员介绍了王教授的学术履历与科研成果。本次讲座,王教授以深厚的学术素养、娴熟的教学方法通过对比研究、由点及面等方式为听众介绍明代中枢决策机构的变迁演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这个涵盖内容庞杂、机制晦涩难懂的课题明晰化,让我们得窥明代中枢决策机构运行的模式。
王教授在开篇通过一则偶然事件展开话题,即明宣宗突然离世,9岁的英宗仓促即位,这给后续的朝政带来巨大影响。王教授指出明代皇帝处理国政主要有主持朝会和公文审批两个方式,9岁的英宗都无法正常执行,加之《皇明祖训》对女性干政的限制,处理政事的任务便转移到臣下手中。其时内阁的杨荣、杨士奇、杨溥由此提出早朝“止许言事八件”,而且“豫以各事处分陈上”,皇帝只需要根据提前准备好的答案下旨即可。这本是权宜之策,然而英宗成年后提议恢复皇帝亲自处理具体政务恢复祖制的声音却寥寥无几,“三杨”所拟定的中枢决策机制实现了从权宜到定制的过程。王教授其后将该问题分为四个部分详细进行论述。
首先,是对《寓圃杂记》中“早朝止许言事八件”真实性的辨析。王教授指出对一个历史问题的研究前提就是确保所用材料的可靠性,明清的诸多官员、学者都对这一则材料作了引用,这些人中大多都有朝会经历或者接触过有经历者,如果与亲身所见不符不会纷纷转引此句。此外确有官员上书希望英宗亲政,恢复朝会,这表明英宗朝传统的中枢决策机制的确产生变化。其次,着重讲解了英宗朝以前的中枢决策运行机制。在“三杨权宜之制”出现之前实际上所谓“祖宗之旧”也经历了一定演变,即洪武时代的亲政模式到仁宣二宗时代的议政模式,经历明朝前六十余年的发展,内阁议政模式成为明代内阁政治的典型形态。再次,分析了“明代中后期中枢决策‘新祖制’的形成”所带来的种种影响。第一个影响是皇帝的理政方式产生变化,普遍性的怠政出现在皇帝群体当中。这表现在皇帝不再重视朝会,转向倚重奏章处理国政,朝会的频次和作用大大下降。第二个影响是内阁政治地位的逐渐提高,奏章的处理权很大程度上落到了内阁手中,而内阁也不再只是参与议政,更多地扮演着“辅政”的角色。第三个影响是宦官得以获得参与中枢决策的机会,奏章“众太监分批”的现象普遍,甚至在制度层面也得到承认。王教授总结“新祖制”的影响时认为其让“皇权、内阁和司礼监三者实现了充分协作”,这在以往中央权力分配中是不多见的。最后,讨论了明代中枢决策运行机制所引发的政治批判。王教授谈到“三杨权制”前后的中枢决策运行机制,将其称为旧祖制和新祖制,因为明朝没有广泛政治变革的环境,于是制度运行过程中自然发生的改变也只能冠以“祖制”之名继续传承。这一现象导致了明代政治批判之风盛行,而批判者们也是假托“恢复祖制”的名头,实际上要求的是改革现有体制的弊端。王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真的恢复了祖制,政治结构和社会环境也回不到明初,因此这种批判也成为了一种矛盾和死结。
在王教授充满思辨的话语中,与会师生们获益良多,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同学们意犹未尽,有同学就古代政治制度变革与君臣关系,内阁、司礼监掌握权力为何皇帝没有被架空等问题向老师请教,王老师耐心地解答了大家的疑问。最后主持人刘建国教授进行总结发言,感谢王教授在繁忙之中为2138cn太阳集团古天乐师生们带来这场内容深刻的讲座,同时希望同学们能够利用好温州明代历史遗存,努力做出优秀的研究成果,讲座在师生们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2138cn太阳集团古天乐(中国)有限公司-Baidu Website Entry 版权所有 © 2017 技术支持:捷点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