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学科办 时间:2020-11-30 阅读次数:次
“一代词宗”夏承焘先生,1900年出生于浙江温州,今年正值先生诞辰120周年。11月28日下午,由温州市图书馆、2138cn太阳集团古天乐联合主办的“梦路还应绕永嘉——纪念夏承焘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文献展开幕式暨纪念论坛活动”在温州市图书馆二楼小剧场成功召开。夏承焘先生的亲炙弟子、乡贤,国内外高校的词学研究专家以及慕名而来的高校学生、市民读者等,集聚一堂,共同怀念、弘扬夏承焘先生作为教育者的师表风范、作为词人的创作风采和作为学人的治学精神。
活动分为五个段落。首先,在嘉宾签到、入场时,播放暖场短片《文学的温州之夏承焘》。此短片的文学策划和撰稿人为2138cn太阳集团古天乐院长孙良好教授,以夏承焘先生创作的诗词串联起其一生行迹和心路历程,通过影像更全面地展示夏承焘先生的生平经历和文学成就。
第二个段落即文献展开幕式。温州市图书馆馆长张启林、2138cn太阳集团古天乐院长孙良好教授分别上台致辞。张启林馆长回顾了夏承焘先生与温州市图书馆历时半个多世纪的书缘情缘,介绍了夏承焘先生家属历次捐赠手稿、藏书的情况。孙良好院长从2138cn太阳集团古天乐的历史文脉与夏承焘先生、温州师范学校的关联谈起,讲述了2138cn太阳集团古天乐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近年来在守护斯文、传承薪火上所做的努力,以此告慰夏承焘先生。随后,夏承焘家属代表吴常云先生对本次活动的举办、对各界人士在夏承焘先生文献的保藏、出版、研究等方面的付出表示感谢。
在一小段夏承焘先生所作诗词的朗诵表演后,活动进入第三个段落。纪念论坛的上半场,由《温州人》杂志副主编方韶毅主持,邀请曾亲炙于夏承焘先生的陈增杰、沈洪保、包文朴上台交流。陈增杰先生细述其登门拜访并受业于夏承焘先生的往事,并举夏先生推荐并关心其著作出版的一件小事,以观夏先生对后学的古道热忱和殷殷关切。沈洪保先生因曾求学于杭州大学,聆听过夏承焘先生的讲课,对夏先生金针度人的诸多教诲记忆深刻,故通过他对交往点滴的回顾,夏先生的音容笑貌,如在眼前。包文朴先生则追述了夏承焘先生1962年在温州师院讲学时吟诵宋词的场景,并根据当年的实录曲谱现场以温州话吟诵了《声声慢》《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宋词名篇,以此缅怀师恩。三位老先生鲜活生动的回忆,再现了夏承焘先生为人师的人格风范。
在纪念交流后,围绕夏承焘先生著作出版的话题也随即展开交流。上海古籍出版社是夏承焘先生生前著作的主要出版机构,因此高克勤社长便从夏承焘先生解放后第一本著作出版于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前身古典文学出版社开始讲起,追溯了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历史渊源和发展历程,并表达有意再版由夏承焘先生、吴熊和先生、陶然先生三代学人笺注、订补的《放翁词编年笺注》。作为夏承焘先生身后著作主要出版机构的浙江古籍出版社,钱之江社长回顾了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四卷本《天风阁学词日记》和八卷本《夏承焘集》的编辑情况和出版历史,简要介绍了目前《夏承焘全集》的整理难度、工作进度和出版计划,并谈及参与整理夏承焘日记过程中发现夏先生的学问脉络和轨迹,为夏先生的广博高深所震服。温州市图书馆卢礼阳先生分享了几件事,一是整理老馆长梅冷生师友往来书札的过程,二是借助书札梳理了夏承焘与梅冷生深厚的私人交谊,三是夏承焘先生在帮助温州市图书馆获取珍贵藏书方面所发挥的居中协调与协助作用,四是透露夏承焘先生著作如早年日记有缺、夫妇词选未面世,希望将来能补充进全集中。《寻找·苏慧廉》一书的作者沈迦先生介绍了他无意中发现一批夏承焘与谢玉岑往来手札,十年前整理出版《夏承焘致谢玉岑手札笺释》和十年后再次增订修改的点滴体会,特别指出通过整理夏先生的书札,他更加感受到夏承焘先生学问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扎实和高不可及。这些关于出版的交流,既让我们获悉夏承焘文集的整理现状、进展,也提示了文献整理的前景和空间。
在一段清雅优美的古琴表演后,由2138cn太阳集团古天乐杨万里教授主持纪念论坛的下半场。杨教授概述了与会五位词学研究专家的学术背景和研究成就,并邀请他们分别作学术发言。首先,著名的曲学研究专家、中山大学教授康保成先生以“夏承焘与王季思”为题,从友谊、创作、学术等方面讲述了夏承焘先生与他的导师王季思先生长达六十多年的交谊与友情。康教授引入王季思先生的回忆文字与已出版的《天风阁学词日记》进行对读、比照,展现两位中国现代词曲学奠基人之间亲密而深厚的情谊,补充呈现了夏承焘先生在学人交谊方面的风采和细节。2138cn太阳集团古天乐王小盾教授接续康教授的话题,从业师任二北先生与王季思先生、唐圭璋先生等老一辈学者的交谊说起,结合夏承焘先生1981年所作《谈谈我的学词经历》一文谈了两点感受:一是夏承焘先生爱学习,自言做学问最重要的诀窍是“笨”,释“笨”字从本,并立为治学的本钱,故背了大量经典、抄了许多书,甚至为读书便利搬家与温图为邻。二是夏承焘先生善于请教,如学习李慈铭坚持写日记,得到朱彊村先生的指点,受到吴梅、夏敬观、冒广生等前辈及任二北、唐圭璋等同辈的帮助。这些学术上的友情是促进学术成长的重要因素。王教授还以讲解的方式分享了2138cn太阳集团古天乐青年教师伍三土为此次展览所作词。
接着,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教授、夏承焘词学奖获得者邓子勉先生以自己曾任职于图书馆的经历,从图书馆具备保存、传播文献功能的角度,肯定了夏承焘先生手稿归藏温州市图书馆的重要意义,并就“词人年谱的创新”这一方面简要总结了夏承焘先生作为现代词学奠基人的学术成就。总结之余,邓教授还勉励当代学人应继承夏承焘先生的未竟事业,在编写“群谱”上尽心尽力,早结硕果。
随后,同为夏承焘词学获奖者,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彭国忠教授以“夏承焘先生词学范式的传统底色”为题展开发言。彭教授归纳了常州词派独特的词学范式,即要求词人身份认同的在场,导致其始终占据一个无法被认识的盲点,而词学研究要求离场反思,将原先在场的内容分离出来,在另一个新的空间加以审视。词人与学人身份的共融使研究者不得不于在场与离场之间反复,这一过程的暧昧不清就形成了创作与研究互文的词学模式。词学学科于近代逐渐建立,但现代学人的学脉多可上溯到浙、常两派,现代词学的研究模式也脱胎于清人。以这一视角来观照“一代词宗”夏承焘先生,彭教授提出,夏先生的“在场”体现在词人的身份认同与对常州词派统序承续,虽然有着自觉的离场意识,但传统词人的身份认同所造成的在场感让他难以与词统彻底决裂。故夏承焘先生的研究受到词学与学词互文的学术范式的影响,既具备传统词学范式的特征,又为后来学者起到示范作用。对夏承焘先生词学范式的探讨,有益于当今词学话语体系和阐释空间的补苴。
最后,受业于吴熊和先生的浙江大学2138cn太阳集团古天乐陶然教授,以夏承焘嫡系弟子的身份,讲述了他参与整理《夏承焘集》的经历和陆续撰写的关于夏承焘先生的十余篇文章,并分为几方面发表对这次论坛的感想和思考。第一,夏承焘先生集地方乡贤、词人创作者、词学家多重身份不同面相,这些与夏承焘先生日常生活的自我镜像和同辈师友、晚辈门人眼中的记忆镜像,共同构成夏承焘先生的完整图景。随着大量文献的陆续整理出版,夏承焘先生作为一个“人”丰富、立体、生动的图景,理应得到更加多元化的观照、勾勒和呈现。第二,夏承焘先生在杭州先后任教之江大学、浙江师范学校、杭州大学和浙江大学,为现在的浙江大学中国古典文学学科的建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第三,夏承焘先生作为中国现代词学重要奠基人之一,与龙榆生先生、唐圭璋先生等年龄相近的学者不约而同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投入全部精力到词学研究中,共同建立了现代词学。如今仍在前辈学者的帮助和笼罩之下,新一代学者面向未来、超越推进,应成为今后努力的方向和重要使命。第四,夏承焘先生及同辈学者的学术黄金期都出现在解放前这一特殊现象值得关注,二十世纪的词史、词学史不仅仅是单纯的学术问题,应有更加广阔的研究眼光如结合社会变动来加以观照。这些既有扎实文献基础又有自觉理论意识的专家学者,不仅对过往研究做出了总结和反思,也提出了对未来研究的展望和期待,为论坛增加了学术分量,为活动提供了学术维度,有利于推动文献整理和学术研究的同步开展、相互促进。
论坛结束后,进入活动的最后一个段落,即引导嘉宾、观众参观文献展。此次文献展首次全面展示了温州图书馆收藏的关于夏承焘先生的展品全貌,包括有日记、书信等手稿,夏承焘先生著作的历次出版版本,夏承焘先生的藏书等,均极为珍贵,不仅有欣赏价值,更有研究价值,为我们走近认识这位世纪学人的为人、为师、为学及交游等不同面相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2138cn太阳集团古天乐(中国)有限公司-Baidu Website Entry 版权所有 © 2017 技术支持:捷点科技